重生成为冥河老祖,想到前身司掌三道,血道、杀道、阿修罗道,却证道无果,只能隐居血海,此生郁不得志,得过且过。
这一世,冥河不再重蹈覆辙,走前人旧路,而是去芜存菁,推陈出新,步步为营。
无尽血海苦寒、贫瘠?那就开辟一片净土,种植灵根、宝药无数,息壤筑城,开疆扩土!
血道难修?神子难炼?那就采集万族精血,什么祖龙、元凤、始麒麟、鸿钧、罗睺、金乌…乃至是盘古,统统收入囊中,促进其道,印证其道!
杀道难行,有违天理?冥河游历诸天,行道天地,问道苍茫,感悟万道,洞彻三千法,万法自然,万道归宗!
大道隐退,天道掌世,大道难走?那冥河就自成一道,开辟一方道域,化万千道山,幻无尽道海,引万道归流,百川入海!
数个纪元后,冥河掌控地道,手托轮回,背负无尽道域,已然屹立大道绝巅,他一剑斩天!
标签:血海
论道落幕,天地逐渐恢复如常,一片祥和、安宁,瑞蔼万千,紫气氤氲。
只是鸿钧脸上,却是阴晴不定,内心五味杂陈。
这次论道,他好像赢了,但又好像没赢。
就很……
憋屈是怎么回事?
乃至良久后,鸿钧才定下神来,心如止水,等他再次看向那名红衣火烈的道人时,眼眸中不止是敬重,还多了一丝……忌惮!
经此一战,鸿钧道心泛起阵阵涟漪,仿佛遭受莫大抨击,感到震撼。
此次论道,他并非一无所获,至少领略了杀道锋芒,此外还意外得知一件秘辛——
以冥河所透露出来的底蕴和沉淀,以及对“道”和“理”的认知程度,丝毫不弱于先天混沌魔神!
有那么一瞬间……
鸿钧甚至都怀疑,冥河是不是与他一样,同为混沌魔神转世重修者?
如若不然,又怎会有如此深厚的底蕴,那般雄浑的沉淀,以及对‘道’、‘理’有如此深刻的认知理解?
综上所述,已然远超一众先天神祇根脚传承的范畴。
可,在鸿钧的先天传承记忆当中,可不曾记得……三千混沌魔神当中,何时存在过类似冥河这一号惊才艳艳的人物了?
如果非要生搬硬套的话,那么……此子倒是与魔神盘古有几分道韵神似。
难道说……
冥河疑似盘古转世重修?
想到这里,鸿钧下意识一阵摇头晃脑,立刻双手掐诀,默念静心咒,摒弃杂念,守住道心清明,告诉自己别想太多,不然会越来越荒唐。
毕竟,开天量劫过去太长时间,诸多记忆锁片早就被浩瀚岁月长河所磨灭,甚至是封存,诸多开天秘闻经不起推敲,实在细思极恐。
眼下,鸿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虽说冥河演练三千道法,神炼百道,拥有混天神威,可诸法并未被其彻底掌控,尚未领悟贯彻。
尽管如此,能够一下子演练诸多法则神通,抬手间诉尽万道真谛,已然令鸿钧震撼无匹!
此乃绝世妖孽之资!
纵然是放在太古混沌神魔纪元,冥河都是如璀璨明星一般的绝世存在,风华绝代。
……
……
再看冥河,论道过后,他面色平静,也不顾鸿钧有何感想,自顾自盘膝而坐起来,似在回味方才那一战的收获,又似在消化所得,借此不断完善己道,明悟己道。
这还是他第一次真正和立道大能交锋,虽浅尝即止,但也印证了自己的道果,受益匪浅。
不多时,一股玄之又玄的道韵气息,徐徐自冥河体内升腾而起,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莲生万象,神异至极。
其立道中期境界彻底得到巩固,杀道修为更上一层楼,剑道锋芒愈发凌厉,此外还借助鸿钧之道,印证所想,初窥仙道奥义,明悟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的仙道修行法。
这样的结局很圆满,如愿以偿,冥河很满意。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犯愁。
只是却苦了鸿钧,在经历一番声势浩大的论道之后,他方才恍然明悟,后知后觉,知晓冥河这厮居然把他当作演练万法,印证三千道理的磨刀石,亦或是悟道石!?
无论是哪一个,鸿钧都觉得心里不痛快,始终意难平!
唯一让鸿钧感到庆幸的是……
经此一战,无论是对冥河所行之道,亦或是其杀伐实力,鸿钧都有了一定认知和了解,愈发坚信自己拉拢冥河入伙西行除魔团队,乃明智之举!
这也算是心态乐观,自我安慰一番,如此,鸿钧的心里才舒服一些。
之后,冥河消化完毕,悟道有成,受益匪浅,鸿钧则是眼不见心不烦,简单与之攀谈几句,客套寒暄,并督促双方之间的盟誓约定后,鸿钧飘然离去,下了不周,继续游历洪荒,布局道魔。
“老爷神通广大,杀道威武,大显神威,问鼎大道绝巅,指日可待!”
待鸿钧下了山,麒麟子便来到冥河身前,前蹄屈伏,呈跪拜姿态,一番彩虹屁输出后,便毕恭毕敬道:“多谢老爷,替我讨回公道,挫了那鸿钧老道的威风!”
能够亲眼观摩两尊天地大能论道切磋,同样对麒麟子有所裨益,故而他对冥河感激涕零,也愈发崇拜,彻底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然而,鸿钧并未走远,将麒麟子的话悉数听了去,其面色不由一沉,嘴角微微抽搐,心中不忒。
这下,他更加憋屈郁闷了……
内心虽然暗暗记恨麒麟子,可却又无可奈何!
造孽啊!
对此,冥河只是淡然一笑。
他所行之事,随心罢了,契合他所行之道,自己同样收获不浅,裨益良多。
一言以概之,此次行道不周,问道不周,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间事了,主仆二人下山离去,途径半山腰,便想要与灵木、女娲正式辞别。
可,灵木道场未至,女娲便有感而来,并告知冥河,灵木道人已经闭关潜修,为今后的天地大劫做准备。
冥河听完,沉吟片刻,若有所思……
大劫将至,在他预料之中。
可,灵木入局,却是他预料之外。
量劫将至,天地大能都为争渡万道,百舸争流做足充分准备,至于结局如何,下场怎样,一切天定,又各有缘法,或有定数,都在奋力截取那生机一线,又都在求一个造化功成。
而冥河之所以答应鸿钧,投身入西行除魔的大业当中,除却谋夺那份圣人精血之外。
同样也想截取那一线造化,补全自己的道,印证自己的果。
尤其是他现在这种情况,锋芒初露,峥嵘已显,已经被摆上台面,曝露在朗朗乾坤之下,随时都有可能被天道关注。
在天道完全察觉之前,并未遭受刁难打压之前,冥河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完成自己的布局,步步为营,运筹帷幄。
否则,届时一旦被天地针对,万物厌弃,花草不喜,山水不欢,冥河便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恶客,连参悟大道都变得困难。
到那时,才是真正的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况且,劫起之时,天地万族,苍生万灵,只要在世,皆有灾祸加身,避无可避,哪怕是人在家中坐,也有祸从天上来。
或是小灾小难,或是灭世浩劫,根据个人缘法不一,福源深浅而定。
与其躲天意,避因果,诸多枷锁困真我,倒不如顺天意,承因果,打破昔日旧枷锁。
顺势而为之!
还是那句话,劫起之时,生死危难之间,固然恐怖,但亦有大造化,大机缘!
虽说富贵险中求,亦在险中丢。
但,冥河还是很愿意冒这个风险,愿意火中取栗一回的。
再看灵木道人此番入劫,是福是祸尚未可定,一切充满未知。
同时,这也是求道过程的乐趣。
生死与机缘同在,与祸福相依。
冥河有一剑,斩断诸多杂念,他就要离去,继续行道洪荒诸天,问道四海八荒,尽量在量劫将至之前,完善己道,成就己道。
尽管女娲有诸多不舍,几次三番诚邀入她道场,请坐闲谈,可冥河一心向道,不为外物所动。
再者,女娲所行之道,乃是得了灵木传承,造化玄妙,初窥生命真谛,冥河此前与灵木已经论过其道,而且更加精深,更加玄妙,况且女娲目前道果浅薄,故而没有必要再详论,多此一举。
冥河执意离去,女娲心情低落,只能不舍送别。
这一别,她不知何年何日才能与君再相见?
况且,以冥河的妖孽之资,悟性逆天,天赋异禀,相信下次再见……他们已是天人之差,云泥之距了吧?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