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穿越汉末袭爵琅琊王,面前站着上一代琅琊王召来的三个贤才。
贾诩:伤天和,伤人和,不可伤文和。
李儒:诛文士,诛文人,不可诛文优。
程昱:损道德,损品德,不可损仲德。
曹操要来攻打徐州,到处爆发瘟疫。
“禀报王爷,瘟疫害死了几百名兄弟。”
小兵向刘宇汇报。
李儒:无妨,点燃遗体,用投石机送到对面。
贾诩:大可不必,直接投石机甩过去就行。
程昱:可用沸水煮熟,做为军粮,鲜美无比。
陶谦要把徐州让出去,刘宇召人问计。
贾诩、李儒、程昱同时举手。
刘宇:你们三人暂且退下,还没到这个地步。
刘备:刚到徐州,差点下去见了祖宗中山靖王。
进城之后。
阳都县的县吏,带着李儒、程昱两人,来到了诸葛氏家中。
刚进门。
两人就看到了从里面走出来的小小稚童,诸葛亮。
“孩子,家中大人可在?”
程昱问道。
“长者外出,先生若有要事,留下一封书信。”
“亦或者让亮传话即可。”
诸葛亮不卑不亢,尽管年幼,但还是学着大人模样。
这使得程昱颇为意外。
有意思。
很有意思的小孩。
程昱问小孩叫什么名字。
“诸葛亮。”
诸葛亮的回答,言简意赅。
程昱和李儒面面相觑。
旋即大笑。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们这次前来,就是为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
如今已经见到了诸葛亮。
想必诸葛瑾也在府上。
“孩子,我们这次专程为你而来!”
李儒踏步上前,俯瞰着小小稚童诸葛亮。
诸葛亮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怯场。
让李儒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寻常小孩见了陌生大人,早就躲到门角里去了。
“过些时日,琅琊官学建成招生。”
“你在首批招生名单里。”
这些话,李儒本该对诸葛家的大人说的。
但是觉得诸葛亮甚是有趣,于是跟他说了一遍。
“倘若官学里的我先生,只教圣贤之书的话。”
“亮便不去了。”
小小稚童在清晰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愿和态度。
家里的圣贤之书,诸葛亮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
“哦?”
李儒、程昱两人看向诸葛亮的目光里,多了一丝期待。
“正如王爷所言,此子多智,年幼聪慧。”
来之前,两人还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
毕竟一个四岁多将近五岁的孩子,再聪慧还能聪慧到什么程度?
谁知对方开口就说不读圣贤之书。
“孩子,不读书不知君子.......”
程昱笑了笑。
谁料诸葛亮竟然郑重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君者,上为尹,下为口。”
“尹,造字本义,为手执权杖,管理事务。”
“口,表示发号施令。”
“尹口合一,即为发号施令,治理国家。”
“此乃君义。”
诸葛亮说着自己对君子的看法。
“儒家教义里,孔圣人认为君子乃是理想化的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亦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关于君子,小小稚童诸葛亮理解得相对透彻。
“在亮看来,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这是诸葛亮对君子的内心定义。
君子作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平之事,看得很淡。
甚至不屑于计较。
“圣贤之书里,对于君子的界限和标准很多。”
“但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完美的君子。”
诸葛亮这一番回答。
当场让李儒、程昱两人欣喜不已。
“真乃美玉也!”
“若是加以雕琢,不敢想象。”
两人都认为把诸葛亮送进官学里面,简直是浪费了这上等资质。
“不如将其带到王府里,你、我、文和三人。”
“加以教导。”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程昱看着诸葛亮,越看越是喜爱。
恨不得肋生两翼,带着诸葛亮飞回开阳县。
这时候。
诸葛玄遣完送信之人,回到府上。
见到了李儒、程昱一行人。
得知他们来自琅琊王府之后。
诸葛玄当即请众人到大殿里落座。
茶水三巡过后。
李儒也不过多废话。
直接说要带走诸葛瑾、诸葛亮两兄弟,到王府深造。
“王爷点名要见两个侄儿?”
诸葛玄大惊。
没想到琅琊王要把两个侄儿带到王府里培养。
“何不等家兄信件从泰山郡传回,到时......”
诸葛玄话还没说完。
程昱便摆手道:“到时直接往开阳这边即可。”
不由分说。
李儒当天就带走了诸葛亮。
至于诸葛瑾,则在次日游学回到城中时。
被留守在城中的程昱带走。
沂水江畔。
王府众人休整一会。
马车边上,十一岁的诸葛瑾,爱不释手地阅读着程昱扔给他的一本兵书。
而四岁多将近五岁的诸葛亮,则不断询问着李儒和程昱。
关于开阳县的一切。
在得知刘宇执行新政,把豪强田地均分给城内外民众的时候。
诸葛亮追问:“士少而民多,地皮有限。”
“长此以往,田地定然不够分。”
“届时该当如何?”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但李儒、程昱只是拍拍诸葛亮的肩膀,笑而不语。
小小诸葛亮强忍着疑惑,随着队伍回到了开阳县。
也见到了琅琊王刘宇。
同时也问到了之前的问题。
他想知道琅琊王会如何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