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舟穿越平行世界后成为益工大的一名准毕业生。
面对即将面临的毕业考核,徐舟成功激活了超级科技系统。
并且以一手星火机甲完美完成毕业答辩,并一举获得最高分得到各位领导赏识。
随后被邀请进入设计院后,徐舟逐渐将跨时代的新能源电池、超级单兵机甲、19道改造手术、爆弹枪、mk6动力战甲...
至此蓝星局势大变,鹰酱、霓虹国、高卢鸡等国家越发慌张。
“兔子,你们这是搞啥子?”
“长城守望已经很难了,怎么就开始星际争霸了?”
“不讲武德了.....”
兔子:“不是呀,你们这是搞啥子,我就是单纯造个‘船’而已。”
“毕竟,银河也是河,不是嘛?”
“张老,我有话要说,毕竟星火机甲是我一手设计和建造的,只有我才熟悉它的所有性能,如果让部队的战士们上手,当然是可以的,但这会耽误一些时间,因为要事先进行培训一下,这可不是开车或者开飞机,不是那么轻轻松松就可以驾驶的。”
“就算是每天24小时去熟悉,也得花上个三四天的时间。”
见到此,在旁边一直沉默的徐舟开口说道。
还没等几位反驳,他又继续补充道:
“如果说是为了安全考虑,后续的第四项火力武器测试,我可以不加入,可以进行远程智能遥控,或者是让部队的战士们进行。”
“但是前期的数据,如果在短时间内想要最准确。”
“就只能让我来。”
徐舟看着面前的所有人,语气缓慢但异常坚定。
“这………”
老爷子语噎,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作为几十年的设计行业从事者,当然知道徐舟说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没有哪个人比一个产品的设计者更懂产品了。
星火机甲亦是如此。
“这样,我就看按照徐舟同学说的来执行吧。”
“前期的几项测试,危险性都比较低,应该问题不大。”
“后续的第三,第四项测试,为了确保徐舟同学的安全,就等到咱们的战士培训之后再上。”
“主要是我们需要拿到前期的一部分真实数据,这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必须要迅速进行解决的。”
“大家觉得怎么样。”
现场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正开口打破了平静,这般提议。
闻言,众人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方正说的不错。
现在重中之重的就是要确认数据。
越快越好。
上面还在等着呢。
因为一旦确认,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系列的计划。
“好,第一项和第二项的测试,就让徐舟同学亲自驾驶。”
“余司令,请您做好保障工作。”
“在数据性能测试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方正严肃的说着。
“放心吧,方部长,整个基地的保障性力量,除了战备的以外,全部调过来了。”
余水说的不假。
为了保障这一次数据验证,今天的所有飞机项目停飞,医生,消防以及工作人员全部待命,就在旁边守着,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将会在一分钟之内进行接手,你就把问题影响压到最小。
接着,在众人的眼光中,徐舟迈着步子缓缓来到星火机甲面前,尽管面前这个大家伙是他亲手设计和打造,但是在众人以及国家高层面前演示还是第一次,不免得有一些兴奋。
“大宝贝,接下来就靠你了。”
“好好的亮个相。”
徐舟笑着自言自语。
这一次的亮相,关乎到后面他的全盘计划。
不能有差错。
“咔……咔……咔。”
伴随着一阵齿轮声,星火机甲面前的驾驶舱缓缓向两边延伸,弹出一个一米高的空间,徐舟走进去坐了下来,按下右手边的按钮,驾驶舱缓缓关闭。
在合上的一瞬间。
机甲内部的灯光亮起,眼部的蓝光亮起,居高临下的视角,超过180度的视野,可以清楚的看到眼前。
与此同时,徐房的前面有三块屏幕,左右两边各一块,再加上额头上有一块,分别对应着左右两边以及背后。
尽管预算不到位,采用的是普通高清摄像头。
但是先进的算法弥补了这一点。
坐在机甲内部,可以清楚的看到周深360度300米以内的任何事物。
“星火机甲,启动!”
徐舟开口。
“声纹确认中。”
“已确认。”
“星火收到,您好主人!”
冰冷的机械声,在座舱内响起,同时电机开始运转进行预热。
“打开通讯模块,调整频道89.12HZ!”
徐舟继续下达命令。
星火机甲配备了一体式智能系统。
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叫随到。
这还是芯片功能没有完全释放的结果。
按照预期,完整版的星火机甲,将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智能,能够代替30%的驾驶员。
“这里是星火机甲,呼叫军区指挥部。”
“再次重复一遍,这里是星火机甲,呼叫军军指挥部。”
徐舟开始呼叫联系频道,同时验证通讯功能。
“噗呲……”
“指挥部收到,再次确认一遍,指挥部收到!”
外面焦急,等待在院士们听到声音,脸色一喜,方正随即回道。
“星火机甲自检完毕。”
“所有模块正常,请指示。”徐舟严肃的说着。
“这里是指挥部,即将开始第一星火机甲数据性能验证测试,零百加速时间。”
“星火机甲收到,即将开始。”
徐舟一边回着,一边开始准备,加大能量输出,隔着数10米远,围观的众人已经听到了电机高速运转的嗡鸣声。
要知道,星火机甲内部高速的三相无刷电机。
发出这种分贝的噪声。
可想而知转速达到了多少。
60000转!
“能源系统正常,正在进行最大负载输出。”
“动力持续提升中。”
提示声继续响起。
徐舟开口,数着倒计时:“即将开始测试,三,二,一!”
话音落下的一瞬间,矗立在原地,早就等待多时的星火机甲如离弦之箭,瞬间飞了出去,跳出了七米多远,左脚大步迈出,右脚紧接着跟上,每一次跳跃,紧接着每一次落地都带来沉闷的砰砰声。
10m。
30m。
50m。
70m。
100m。
……
“5.7s!”
当机器传回来的数据出现在众院士面前,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零百加速,5.7s。”
“类人型跳跃!”
“这…………这怎么做到的!”
一位来自芜湖基地的工程师惊讶的发问。
眼前的一切,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的认知。
百公里加速,5.7s。
这个数据乍一听起来,并没有很好。
甚至还觉得偏低。
毕竟国内一些新能源造车势力,早就把百公里加速拉进了三秒以内,5.7秒和的3秒一比,黯然失色不少,像是小巫见到了大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