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大唐,还成为了英果类我的蜀王李恪。
李恪本以为可以安心做一个大唐皇子,却没想到,整个大唐,到处都是想让自己死的人。
长孙无忌:“蜀王身怀前朝血脉,恐有反唐复隋之心,望陛下将其贬为庶人!”
魏王李泰:“三哥身怀前朝血脉,封其为太子,恐有失公正人心,还望父皇三思!”
太子李承乾:“今日我被迫逼宫谋反,都是李恪所致,李恪,我必先杀之!”
李恪却表示,既然你们都想让我死,而我又不想死。
那不好意思,就请你们先去世吧。
标签:血脉
六部皆设立在大明宫内的尚书省中。
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各司其职。
然而,尚书省,更多的,像是一个发布命令的权利机构,只负责指挥。
李恪总不可能让工匠在尚书省内搭起炉子,进行锻造。
所以,这尚书省,李恪其实是可以不去的。
不过,李恪今日还是来到了尚书省门前,因为,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不是蜀王殿下么。”
李恪刚准备踏入尚书省的大门,迎面走来了一人。
“昨日我才接到蜀王殿下被封为工部尚书的诏命,真是恭喜啊。”
抱拳行礼的,不是别人,正是房玄龄。
房玄龄身为尚书省左仆射,管理尚书省内的大部分事物。
“不知这么早,蜀王殿下来到尚书省,打算做什么?”
房玄龄拦住李恪的去路,问道。
其实,在昨天晚上,魏王李泰就来找过房玄龄。
想要房玄龄利用职便收拾李恪。
当然,房玄龄没有答应。
和魏征一样,皇子之争,房玄龄一般是不掺和。
不过,说实话,房玄龄对于李恪突然上任工部尚书一事,心中的确有很大的疑惑。
毕竟,尚书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交由一个少年来担任。
是不是有些不妥?
当然,房玄龄也只是心中想想,对于李世民的决定,他是没有资格反驳什么的。
传说中的钢铁,真的有那么神奇么?
“我要见户部尚书,商讨工部用钱一事。”
面对还算客气的房玄龄,李恪同样也表现的很客气。
“你要见刘政会?你要动用国库?”
房玄龄当即察觉到了李恪的想法,皱着眉头说道。
“怎么,不行?”李恪说道。
“这……没问题,蜀王殿下随我来吧。”
房玄龄犹豫了一下,带着李恪走入了尚书省。
动用国库,乃是大事,尤其是工部动用,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房玄龄本来都打算回府休息了,但此刻他决定看着李恪。
毕竟,这里是国家权力的中枢,而李恪就算再怎么聪明,也不过是个少年。
万一捅出来什么篓子,李世民追查下来,房玄龄责无旁贷。
尚书省,大唐权利的中心,能在这里进出的官员,无不都是高官大员,一个个两鬓斑白。
突然间来了个李恪如此年轻的少年,自然是引得了无数高官大员的侧目。
“这就是蜀王李恪?”
“没错,据说昨日亲自下的诏令,封赐其为工部尚书。”
“什么?把工部尚书一职封赐给这样一个毛头小子?陛下这是疯了?”
“万万不可乱言!”
就这样,李恪在六部中无数高官大员的目视下,来到了户部门前。
……
“什么?你说蜀王李恪要来见我?房玄龄也来了?”
如今的户部尚书,邢国公刘政会听到这个消息,当即从摆满账卷的桌子前站起。
“行了,我知道了,马上过去。”
刘政会摆了摆手,谴退了通知消息的官员。
关于李恪上任工部尚书一事,刘政会早就有所耳闻。
只是刘政会没有想到,李恪居然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
至于李恪找上门来的原因,刘政会心里清楚。
户部管理国家税收,是管钱的地方,而工部,则是花钱的地方。
李恪昨天才上任,今天就来找自己。
那么,他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这么快……来者不善啊!”
刘政会眼珠一转。
这不是几万贯钱能打发走的。
“不管怎么说,先让我会一会这个毛头小子。”
刘政会打定主意,走出了户部账房。
反正不管李恪怎么说,要钱没有。
……
走入户部大殿,李恪已经等候多时了。
和李恪一起的,还有房玄龄。
“房玄龄怎么也在这里?”
刘政会看到房玄龄,心中疑惑。
“难道,李恪来到我户部,是房玄龄授意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恪的面子,刘政会不可能给。
但房玄龄就不一样了,他的面子,刘政会还是要给的。
“原来是梁国公来了,有失远迎!”
刘政会对着房玄龄抱拳行礼,完全无视了李恪。
“呵呵,不必多礼,其实,这次要找你的,是蜀王殿下,我只不过是个陪同而已。”
房玄龄呵呵一笑,将锅甩给了李恪。
“哦?不知蜀王……工部尚书前来找我,是何用意?”
刘政会神情一肃,凝重的说道。
反正,他是不可能答应李恪任何的要求的。
想要自己出钱,呵呵,做梦去吧。
“我工部今年需要招募天下工匠,大造钢铁,希望户部能够给我工部拨款。”
李恪也懒得跟刘政会说那些客套话,开门见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毕竟,系统不能兑换金钱,就算可以,李恪也不会花费宝贵的积分点去兑换。
想要批量生产钢铁,原始材料还是要准备的,这些都需要钱。
“原来如此!”
刘政会眼珠一转,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无数说辞来拒绝。
不过,当他看到房玄龄时,刘政会还是犹豫了。
毕竟,房玄龄在这里。
要不,给点面子?
刘政会犹豫了一下,仔细斟酌了一番。
“既然工部需要,我户部自然是责无旁贷,不知蜀王殿下需要多少?”
刘政会的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最多拨给李恪二十万贯钱。
“不多。”李恪缓缓开口。
“那就好。”刘政会长呼一口气。
“三百万贯,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