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贪官,收税到1644

大明:第一贪官,收税到1644

大明:第一贪官,收税到1644

作者:骑鲲上天

分类:历史

状态:连载中

更新:2025-02-01 00:19:01

最新:

开始阅读 章节目录
小说简介

大明洪武年间,凤阳府大荒,颗粒无收。

灾民逃荒,朱元璋震怒,带着皇子们微服私访。

走过凤阳五州十一县,满目疮痍。

可来到临淮县,意外发现这里土地丰收,百姓富足。朱元璋大喜过望!认为县令楚越,是比肩萧何的治世良才!

但让朱元璋傻眼的是,虽然民田丰收创纪录,但是皇田荒芜。

更离谱的是,进城居然被拦着收税,居然收税十一项!

县城里吃饭收税、喝水收税,走就都要收税,几乎干啥都要收税!

整个县收税到了两百多年后,直接收到了1644年!

翻开账单一看,官方税收几乎为零,税收全进了县令私人腰包!

朱元璋眼前一黑:这是千古第一贪官哇!话说,为何要收税到1644年?

楚越:我也想往后收,这不是你大明不给机会吗?

标签:皇田 丰收 凤阳 民田 朱元璋

更多人喜欢:古龙武侠网站 逐浪小说网 小说旗 超阅小说 飞卢言情小说网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大明:第一贪官,收税到1644最新12章节更新中…
第一章 凤阳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章节试读:

大明。

凤阳府。

十几名落寞的身影。

行走于荒凉的田梗之间。

放眼过去,千亩良田,一片白地,近乎颗粒无收。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唉!十年倒有……”

“九年荒!!!”

中年男子,一字一顿地读着,这首字字椎心泣血的民谣。

曾经威严的眸子,都已经湿润红肿。

凤阳,是他的故乡。

一直以来,他都想要让家乡人民过好日子,为了家乡谋了无数的福利。

可如今,随着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民谣。

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妹子,咱真的是昏君不成?”

“重八!你可不许胡说!”

“若朕不是昏君,上天为何要如此降灾于凤阳!?如今,天下百姓,都知道了凤阳的灾祸了。。”

“是朕,才浅德薄!!枉为人君!!”

这个扼腕叹息的中年男子,这个是当今皇帝——朱元璋。

身边被他称作妹子的,自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马秀英马皇后。

他们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根源,还是出现在天灾上面。

突然其来的天灾,让凤阳府五州十一县,几近颗粒无收。

家乡出现重灾,明显就是暗示皇帝无德。

要不是有灾民逃到了南京,朱元璋甚至也不会知道此事。

接下来自然是朝廷赈灾,安置灾民。

依然不放心家乡父老,朱元璋才选择微服私访。

“父皇,上古圣贤三代,尚且有天灾洪水。”

“况且也正是有父皇的安置,才让这些灾民都有了温饱啊。”

太子朱标谦卑说道,眉眼温润如玉,仪态大方。

此次他陪同父母,一同来视查灾情。

好在灾民妥善得到了安置,才稍许放心。

“皇兄说得没错,若放在前朝,怕不是又有多少百姓,揭竿而起了!”

“父王比之元主,强上千倍万倍!”

燕王朱棣,大大咧咧地夸赞了几句。

不过,听着他们的安慰,朱元璋却是没有一丝的宽心。

正所谓,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

在他当上皇帝后,把凤阳定为大明的中都,甚至一度想过把政治中心也迁于此。

还想要把这里,打造成为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方。

当时的凤阳,只有四五万人。

于是,他效仿嬴政建设咸阳的方式。

从外地迁移来了十几万人。

给他们减免税赋。

还把全国各地的很多富商,也都迁到此处。

大肆修建房屋阁楼,营造城郭。

在他心目中,凤阳一定会比北宋的开封,还要发达繁盛!

也让家乡的百姓,念叨他的好。

可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他所得到的回报,却是如此悲凉。

不仅经济没有搞起来,天灾开始接连发生。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人人都在夸他的好,反而让他越来越迷茫了。

“罢了,咱们去下一个县再看看。”

“还剩下哪个县没有去?”

朱元璋站起身,拍拍身上的泥问道。

“临淮县。”

朱标当即回答道。

他们这次微服私访,定下了几个灾情最严重的县。

临淮县,正是最后一个。

“临淮县,最为靠近淮河,如今淮河又决堤,定然是灾情最为惨重的!”

“希望临淮县令,可以恪尽职守!”

“咱们赶紧去看看!”

朱元璋说着,不禁加快了脚步。

他们来到田头,骑上快马奔驰。

远处则是跟着十几名护卫,始终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朱元璋既想要快看到临淮的灾情,但是心中又深深感到愧疚。

……

大约半天的时间后。

朱元璋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临淮县的县界处。

刚刚越过一座山。

映入眼帘的景像,却让众人惊呆了。

那山坡上、山脚下,

竟然有着一片又一片、夺目的金黄色。

平民百姓、大族诸侯们,自然是不敢僭越此尊贵的色彩。

只有大地与五谷,才可与帝王争辉!

“咱没有在做梦?”

“明明是一派丰收之景!!”

“这是真的吗?”

朱元璋不由惊呼。

刚才的路上,他已经想象出来,临淮地方惨重的灾情。

洪水淹没庄稼,百姓四处逃难,甚至大骂皇帝也不为过。

而现在眼前的场景,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重八,这,是真的!”

“父皇!您看,这一定是上天对您勤政的奖励!”

“即使有大灾,也不会让百姓挨饿!”

马皇后朱标等人,也连忙附和地说道。

朱元璋赶紧下了马。

欣喜而激动地来到田间。

看着眼前金黄的稻谷,重重叠叠,搭肩咬耳,挤在一起。

每一根稻穗,都是成熟的金黄色,上面是条纹,清晰可见。

在他眼中,这不是稻谷,而是粒粒金子!!

用手抚摸稻穗,甚至有些粗糙的轻微刺痛感。

索性拔下一根,在手中挤压。

揉出几十粒稻米来。

放进口中,生吃稻米,嘎嘣作响。

“香!真香!!”

朱元璋不由竖起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

“咱活了大半辈子了,都没有见过如此饱满的稻米!!”

“妹子、老大、老四,你们快尝尝!”

“重八,这可是生的,你啊,还是改不了这臭毛病!”

马秀英笑着轻嗔了一句。

却也是吃上了一口。

一向稳重的太子朱标,也被密密麻麻的稻穗给震撼到了。

他摘下一株。

“一、二、三……”

“父皇,这一株稻穗,有将近九十颗稻米,一株稻苗,有将近二十穗!”

“是啊!咱从来没有见过结穗的稻田了!”

朱元璋站起身,看向远处。

“大明最高的产量,最多不过一亩三百斤。”

“而眼前的这些,起码一亩有八百斤。”

“比朕的皇田,产量还要多啊。”

想到这里,一个个疑惑,开始出现在他的心头。

……

来源:http://b.faloo.com/12551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