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人物:第一代大钱及其丈夫老秋;妹妹秀,小叔子二秋,第一代人主要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认识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开化。第二代大钱的六个孩子春英、春建、春蕊、春玲、春朵、春利和小叔子家的春水,第二代主要是随着社会发展在城市扎根发展和回农村创业,完成城乡融合。
2、故事梗概:大钱因父母之命嫁给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小傻子”,但她不甘于穷困的日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挑起一婆家和娘家的生活重担,同时她帮助、支持妹妹秀和小叔子二秋走到城里见世面,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大钱的理念和先行一步走出去的秀和二秋的带动下,大钱的孩子们从小就向往城里的新生活,并经过各种机缘和努力,每个人最终找到了自己人生目标。
3、故事的结局:大钱去世,经过她一生的演绎,“小傻子”丈夫终于有了自己的主张,孩子各有所成。
正值秋收季节。
爹进城去看大哥了,自家这三亩多地的收割,就落到了大钱姐妹身俩上。
在大哥没进城之前,收秋的事主要是爹和农忙时回来帮忙大哥的事,她们两个主要是在家里帮着娘把爹和大哥推回来的粮食晒晾干净,装到囤里。
自从在城里的表伯伯把大哥带走后,大钱姐俩干农活的时间就多了。前阵子城里表伯伯派人来接走了爹,说是大哥出了点儿事,让爹去帮着料理,这样,整个收秋就全数落在了她们姐妹俩身上。
今天的活儿是把拔下来的花生推回家,工具是独轮推车,要有力气,还得掌握平衡,是个技术活。妹妹秀就把大魁哥拉来帮忙,为了不耽误大魁家的活,秀承诺只是换工,大魁哥帮她家推车,她帮大魁哥家掰玉米。秀的这个说法让大钱和大魁都笑了,真是一个小鬼头。
据说是大钱出生的时候,大钱爹正在地里干活,听到孩子要出生的消息急忙往家赶,不料竟被一土坎绊倒,恰好一个铜钱就在手边,哈哈!好兆头!本以为会再生个儿子,却是一女娃落地。哎,也罢,好歹都是捡钱的日子,于是就有了大钱这个名字。大钱,自带的。
应该说大钱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虽然爹的心思一直在哥身上,不曾多看她们姐妹一眼,也没有让她们上学,但村里的女孩子们都不上学,个个都是从小跟着长辈们学做家务做针线活,长大了好找个好人家嫁了去,所以她们姐妹也没比别的女孩子委屈什么,反倒因为父亲的忽略使得她们比其他女孩子更加自由了些。
父亲对她们并不严厉,常常由着她们。
大钱小时候裹脚时常常大哭,娘一边使劲地缠着一边哄着,不哭不哭,女孩子都要这样的,不然长大了嫁不出去。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心疼着,但还是要继续裹着。直到有一天爹从外面回来对大钱娘说,他娘,听铁柱说他家大妮就没有裹脚,算了吧,别让孩子受这罪了,能不能找到好人家也不一定在这个。
娘本来正心疼着呢,听爹这话,大钱的脚就被解放开了,长大后虽然没有妹妹的脚那么舒展,但也没有像自己娘那样小小的像一对玉米,吃力地撑着那么大的身子,以至于走起路来还要扭扭的。
大钱今年17岁,细高挑儿身材,生得眉清目秀,机灵而稳重,从小就知道看大人的脸色说话,从不惹父母生气,也懂得维护大哥在家里的长子地位,所以也很少被爹娘训斥。倒是秀,聪明顽皮胆子大,常常因为爬树跑路搞得腿脚受伤,衣服挂破,受到娘的责备。
秀虽小大钱两岁,但个子却不比大钱矮,身材也像姐姐一样好。
村子里的人家,家里兄弟姐妹五六个、七八个的很常见,像他们这样只有3个孩子的家庭算是人口少的,在街坊邻居看来算是家庭负担小,家境也不错。大钱姐儿俩常常穿同样的衣服,同出同入,要是从后面看,很少有人能够分辨出哪一个是姐哪一个是妹。
只有邻居家大儿子大魁例外,他不用说看她们的背影,就是他自己背着身子,光凭听脚步,听呼吸,就能判断出哪个是大钱。
大钱比大魁小两岁,秀跟大魁的妹妹大妮同岁。
艳阳高照,劳作的人们会躲在房屋下、树下乘凉。小姐儿几个常在一起玩抓子。
七个小石子,手里捏着一个,地上放着六个,把手里的石子抛在空中,趁机按规则抓起地上的石子,嘴里还要说着抓起石子的数量,在空中的石子落到地上前用手接住,接不住或者没有按嘴里说的数量抓起石子都算输,谁输了谁就要讲故事。大钱讲的故事幽默可笑,所以输了大家要她讲,赢了也让她讲,道理说不过去就想着法儿不让她赢,轮到她抓子的时候,大家就会出些歪点子,使得大钱不是分散了精力,就是斜了身子,在一片哄笑中推着搡着让大钱讲故事。
无奈,大钱只能接着讲,说:
“正月初六,三个女儿带着三个女婿回娘家拜年。三女儿知道自己的丈夫不仅饭量大,吃饭还狼吞虎咽没有吃相,怕让姐姐姐夫们看笑话,于是在出发前就和丈夫约定,吃饭的时候三女婿要坐在临窗的位置,三女儿提前布置好不好一条细线,让三女婿把一头悄悄拴在自己的衣角上,绳子的另一头穿过窗户通向窗外,三女儿拉一下细线,三女婿就优雅地咬一口饺子,再拉一下就再咬一口。
提前约好的是拉一下,咬一口,但三女婿临场发挥了一下,拉一下吃一个。在桌上人看来,虽然别的人一个饺子分两口吃完,只有三女婿是一口一个饺子,但总体上不紧不慢,有模有样。
这会儿,有人就开始议论了,谁说人家三女婿吃饭没样子啊?这不是有模有样的吗?人们对这三女婿的看法也有了不小的改变。吃饭时间很长,外面的三女儿终于熬不住了,她要如侧,怎么办呢?
三女儿觉得饭吃得也差不多了,这会儿少吃几口也没有关系,这样想着,就准备快去快回,但又怕一撒手,这个绳子缩回去。于是他就从窗台上顺便拿了一个高粱穗儿,系在绳子的末尾,刚刚好!
人刚走,一只大公鸡从旁边慢悠悠地走过来,看到有高粱穗儿在这里,大公鸡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有福气,可以有食吃了,就开始去啄高粱粒吃,大公鸡啄一下,里面的三女婿就吃一个,外面一啄一啄一啄,里面就一口一口一口,一口一个饺子,哪里来得急咀嚼,整个儿吞咽!眼见盘盘饺子就在眼前消失,那速度,直把大家看晕了。
三女儿从厕所出来,正看到里面的人吃完饭往外走,看到三女婿昂首挺胸,看样子一切如愿,三女儿还觉得挺有气派、挺有面子。
刚出家门,一直抬着头的三女婿感到脚下踩到了东西,一低头,一个饺子就从他的嗓子里滚出来,掉到了地上,三女婿用脚一踩这饺子,发现是韭菜鸡蛋馅的:哎呀!早知道是韭菜鸡蛋馅儿的,我应该再多吃几个呀!”
故事还没讲完,众人已经笑作一团,前仰后合,推推搡搡。
大笑过后,太阳的热气也散去了,大家又分头去地里劳动了。有了快乐的灌注,大家浑身轻松,充满力气。
其实,大钱的故事都是小时候听奶奶讲的,只是她不断地发挥、演绎,每次讲出来的都不一样。
大魁也爱听大钱的故事,常常蹲在她们后面默默地看着、听着、微笑着。慢慢的,大魁熟悉了大钱的气息,那气息是独特的、无二的那种。
还差最后一车就拉完了。大魁推着车往前走,大钱和秀每人把一边,各自把自己这边的花生往车上装,效率还是很高的。
“大钱姐!大哥!你们快回家吧,出事了!”三魁一边跑,一边喊,气喘吁吁从远处跑来。
看到三魁的样子,知道一定是急事,毕竟爹还没有从城里回来,也不知大哥出了什么事,心里一直没有放下。
三人放下手中的活,跟着三魁往村子里奔,边奔边问情况。三魁只是说严叔回来了,再问其他的便说不清楚了。
四个人跑到自家胡同口,老远就看到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大钱娘的哭声隐隐传来。大钱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
他们拨开人群,看到一辆马车停在门口。大钱爹坐在马车上,满脸尘土,胡子拉碴,面无表情,目光呆滞,一直盯在自己的前下方,手里抱着一个罐罐,对娘的哭喊声充耳不闻。
娘站在车的一侧,一手扶着爹,一手扶着罐子,满脸泪水,嗓音嘶哑:“他爹,儿子啊!儿子啊!天啊!”
马车的另一侧,站着三个手足无措的陌生人。一个是马夫模样,手里还拿着鞭子。另两个人一眼就是城里来的。周围全都是看热闹的人们。
看到这种情况,大钱已经猜出了个大概。她心里好难过,但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必须马上解决当前的局面,不能让这么多人围观自己的家人。
大钱忍住悲痛,双手摇着娘的肩膀,嘴贴娘的耳朵:“娘,别哭了,先让爹进屋吧。
娘也清醒过来,打算先接过爹手里罐子,以方便爹下车,奈何爹的双手紧紧地抱着罐子,一动也不动。
大钱回头对大魁说:“大魁哥,你招呼人把俺爹抱屋里吧。”
大魁指挥着旁边的人,想把爹架下来,奈何他的腿软的不行,根本无法着地。于是,只能三人一同用力,一个人架着爹的胳膊,一个人抬着腿,另有一人托着爹的屁股。大钱则跟在旁边,一手扶着爹的胳膊,一手扶着罐子,防止出现意外。
把爹抬到了东间的炕上。
大钱吩咐:“秀,赶紧去给爹烧点开水,熬点小米粥。”虽然天气还很热,但看爹的样子,不知多少天不眠不休不进食了,不能用凉水。
“大魁哥,麻烦你到镇上去请个医生来。”爹的状况一看就不正常,请个医生来家里看看心里还踏实。
随来的两位城里的大叔,看到眼前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娃像是这个家里主事的人,就拉着大钱说:“闺女。这是你爹的箱子,你拿好喽。”
大钱接过箱子,是一个用柳条编的包包,大哥进城的时候就是提的它。见物思人,大钱忍不住撇起小嘴抽泣起来。
一位大叔赶紧劝住大钱:“闺女,听我说,我们是你表大伯的朋友。这次是专门护送你爹回来的。我们还要赶下午的车回去。你们全家节哀吧。”
大钱点点头。
那人又说:“你听明白吗?。
大钱又点点头。
“好,那我们就走了。一切都是天意。想开点儿吧。”说完,两个人就往外走。
大钱突然想起什么,上前一步,“大叔,等一下,俺问一下,表大伯为什么没有来?”
这位大叔说:“这个事故还没有处理完,他不能离开。”
大钱:“俺爹怎么会这样?”
那位大叔说:“你大伯把你爹交给俺们的时候,你爹就是这个样子了。可能是累了,难过的。你们让医生看看吧。”
说完,摇了摇头,心情沉重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