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失明的韩辰,穿越到了大明,并在一位燕姓兄弟的酒馆内打理生意。
燕兄与韩辰亦师亦友,平时就喜欢来酒馆内,询问一些治国之道,民生大计之类的问题。
“你觉得皇位传谁才好啊?”
“你觉得大明这次跟扩廓胜负多大啊?”
“你觉得皇孙朱允炆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韩辰有些愠怒,要不是看在你拜我为师的份上,我会认真回答你这些幼稚问题吗?
就这样,一晃五年过去,韩辰睁开了眼。
望着硝烟弥漫即将被攻陷的应天府,韩辰陷入了深思。
额....自己这个学生,好像是即将登基的永乐大帝!
标签:酒馆
明朝二十四衙门,分为四司,八局,十二监。
其中,又以兵仗局掌管铁器,酒醋面局掌管宫廷食料。
皇宫中所吃的御用青盐,便是由酒醋面局制成的。
可如今,这些东西却被朱允炆克扣了。
北平危矣!
“允炆这臭小子,摆明了让本王往火坑里跳,岂有此理!”
朱棣愤怒的同时,又深感无力。
因为,这一回,他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北平地处大明边境,镇守北边,抵御北元势力。
每日所消耗的铁器,那是不计其数。
而且大明初定时,便明令禁止了盐铁的贩卖。
朝廷一旦克扣,他朱棣就等同于拔了牙的老虎,毫无用武之地!
“阿弥陀佛,殿下,你有一段时间没去膳堂喝酒了吧?”姚广孝侧面提醒道。
朱棣知道他的意思,可却依旧提不起神来。
韩辰确实是一位大才,可大才终究只是大才,怎么能解决北平一地的盐铁需求呢?
除非,他真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一手草船借箭,就能骗来十万支箭。
“大师,韩先生虽有才,可也难以解决这盐铁之事啊。”
“殿下,你又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他解决不了。”姚广孝捏动着佛珠,平静道:“贫僧虽不曾见过他,但也听说过一二。”
“此子能推断国运,知晓天下大势,定然不是乏乏之辈。”
“贫僧真想见见这位青年翘楚,还请殿下准允。”
正所谓英雄相惜,姚广孝对韩辰的态度也是如此。
他是真的想见见,这位瞎眼青年是何等人物。
以致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北平解围。
“既然大师执意相见,那本王也不为难你,就一起去见见吧。”
“谢殿下。”
正当姚广孝要拜谢朱棣时,朱棣却是伸手制止道:“先别谢,待会儿你若是暴露了身份,本王定不饶你。”
姚广孝先是一愣,旋即会心一笑。
“阿弥陀佛,贫僧知道了。”
……
……
今日的膳堂里,依旧坐满了人。
自从上次朱棣诚心拜韩辰为师后,这些死士更加对韩辰刮目相看了。
一介瞎眼青年,竟然让堂堂王爷行拜师礼,简直是人生巅峰啊!
此刻,朱棣在姚广孝的陪同下,又来了小酒馆。
“韩先生,先炒俩菜,我这里有两位。”
韩辰一听是燕四郎来了,立马精神一震。
“是张兄回来了?可有段日子没见着他了。”
见韩辰把姚广孝误会成张玉了,朱棣赶紧解释道:“张兄出去做了笔大买卖,还有段日子才回来。”
“我边上这位是道空大师,到我府上吃斋念佛。”
姚广孝也识趣,假戏真做道:“贫僧道空,见过韩先生。”
“主上多次提到过你,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韩辰摆摆手,谦逊道:“哪里哪里,俗人罢了。”
“对了,二位想吃点什么,我去做,保证包你们满意。”
朱棣和姚广孝两人相视一眼,随后都表示随意吃点就行了。
“得嘞。”
韩辰吆喝了一嗓子,旋即跑进后厨弄起菜来。
这一幕,着实把姚广孝看呆了。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韩辰是一个风流倜傥,腼腆儒雅的年轻俊才子。
谁知,却是一个如此接地气的青年,完全没有半点高人风范!
“殿下,这年轻人,真是你说的那位吗,贫道看着怎么感觉不像。”
朱棣嗤鼻道:“大师,人不可貌相,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岂会不懂?”
“再说了,你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不着边幅。”
“一旦认真起来,还真就是世外高人的模样。”
两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
很快,韩辰便端着几盘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菜肴出来了。
原本朱棣还想着要壶酒喝,可转念一想,身边坐着的是和尚,也就作罢了。
“来,大师,尝尝韩先生的手艺。”
朱棣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随手夹起一筷子菜,就往嘴里放。
紧接而来的,便是他的赞许,以及叹服的目光。
这把常年吃斋饭的姚广孝看懵了。
什么菜,竟能让燕王这位皇宫里面出来的人,加以认可。
抱着好奇的心态,姚广孝试吃了一筷子。
紧接着.....
“这是.....青盐做的菜肴?!”
由于常年吃清淡的斋饭,姚广孝的味蕾很是灵敏。
仅仅一筷子,他就尝出了菜肴里面加有青盐的事。
啪!
朱棣闻言,手中筷子应声落地。
原本享受美食的脸上,尽显错愕。
青盐?
为了让韩辰不对自己产生怀疑,朱棣早把膳堂内的盐换成了粗盐。
这青盐从何而来?
难道,韩先生是窃贼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