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曹昂为护其父曹操逃离宛城,最终战死于沙场。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夕。
荆州江陵的一处农家院落里,曹煜穿越汉末已有十一年。
此刻,戴着面具的他正和一个姓夏侯的老头子聊着过往。
“我跟你说,当年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身后铺天盖地,全是西凉兵,追着我砍。”
听完这些,老头反应过来,让曹煜摘下面具。
下一刻。
“我的好大儿,你没死?”
“我是你爹!”
老头激动说道,“有没有兴趣执掌汉域?”
曹煜:我是你爷爷!
老头:我真是你爹,大汉丞相,你就是我嫡长子啊!
“遗漏之处?”
曹操一愣。
他问许褚:“子修怎么说?”
许褚回忆着曹煜分析的话,答道:“长公子说蔡中蔡和投降不带家小,必为周瑜怀疑。”
“周瑜可能会将计就计,长公子让主公将计再计!”
许褚把曹煜的话再复述了一遍。
曹操这才猛然惊觉。
还真是失算了。
原本曹操只想借靠这两人的家小,达到控制蔡中蔡和的目的。
不曾想却是一个缺漏。
“我儿竟如此面面俱到!”
一时间,曹操感慨不已。
此时许褚问道:“丞相,如何将计再计?”
之前他曾追问曹煜,而对方并没有明说。
曹操摇头道:“只等蔡中蔡和传回消息,再做打算。”
如果周瑜识破了两人的诈降,那么蔡中蔡和传回来的消息……
就一定是周瑜想让曹操看到的消息!
到时候可根据这些消息,再定安排。
“子修心思这般缜密,天降大恩于我曹氏!”
……
另一边。
江东军水寨里。
周瑜正在琢磨着进军破敌之事。
帐外冲进一名士兵。
士兵高声汇报。
“大都督,江北有船抵达渡口。”
“有二人自称是蔡瑁族弟,蔡中蔡和。”
“携三百军士,特来投降。”
士兵汇报完毕后。
周瑜沉吟一会。
“带他们进来。”
不多久。
蔡中蔡和兄弟二人哭拜于周瑜面前。
“族兄无罪,反被曹贼囚禁,剥夺官职。”
“大牢之中,尚不知生死。”
“我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
“望大都督收录,愿为前部。”
周瑜听完之后,顿时大喜。
他当下重赏蔡中蔡和两人,并让他们暂时驻扎在黄盖的水寨里。
两人暗喜,连连拜谢。
送走两人后,周瑜又喊来黄盖。
“公覆,此二人投降,不带家小,必为诈降。”
“我欲将计就计,让他们通报消息。”
“你可表面上殷勤相待,暗地里偷偷提防。”
“出兵之日,我要取二人头颅,用来祭旗。”
周瑜叮嘱黄盖,万事注意,不得有误。
“大都督放心!”
黄盖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
鲁肃从诸葛亮那回来,急匆匆求见周瑜。
他听说了周瑜接纳蔡中蔡和之事,赶紧前来提醒。
“大都督,蔡中蔡和来降,多半是诈,不可不防!”
此时大张之内人员众多,耳目混杂。
周瑜厉声道:“曹操囚其兄,二人只为报仇而降,何诈之有?”
“子敬多疑,难容天下之士,可速退!”
鲁肃只能默然而退。
他又回到诸葛亮的临时住所,将此事告知诸葛亮。
诸葛亮笑而不语。
“孔明何故哂笑?”
鲁肃问道。
诸葛亮道:“子敬不知公瑾大计,险些坏事!”
鲁肃再追问:“我如何坏事?”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道:“长江横亘南北两岸,相隔甚远。”
“细作之间,往来不便。”
“曹操利用蔡中蔡和诈降,好刺探我军中之事。”
“公瑾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
兵不厌诈。
周瑜就是要反着再利用蔡中蔡和。
经过诸葛亮这么一解释,鲁肃顿时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
周瑜在帐内来回踱步。
他正想着该如何利用蔡中蔡和。
外面小兵通报,说黄盖求见。
少顷。
黄盖进帐。
他拱手道:“大都督,敌众我寡,不宜久持。”
“何不用火攻破之?”
周瑜问谁教黄盖此策。
黄盖如实回答:“非他人所教,偶思而得。”
周瑜点点头。
“我需一人行诈降之策。”
话音刚落。
黄盖就踏出一步,“某愿行此计。”
如今,蔡中蔡和就在黄盖的水寨里。
由黄盖行诈降计策,最合适不过。
周瑜道:“曹贼狡诈而又多疑,公覆不吃些苦头,对方必不肯相信。”
黄盖闻言,慨然说道:“某受孙氏厚恩,纵使肝脑涂地,亦无怨无悔!”
当下,两人共同商酌细节。
次日,周瑜召集诸将,包括蔡中蔡和。
在大帐内商讨粮草之事。
随后黄盖与周瑜起了争执。
双方各执己见,最后周瑜下令仗打黄盖。
打得皮开肉绽!
最后黄盖被士卒抬离了大帐。
……
三日后。
夜晚,寒星满天。
三更之际。
甘宁的水寨里,抓到了一名渔翁。
渔翁自称是江东参谋阚泽。
阚泽说有机密事求见曹操。
而甘宁则把阚泽押到旱寨,让夏侯惇把此人送往江陵。
夏侯惇连夜喊醒曹煜。
“子修,你携五百骑,押送阚泽赶往江陵城。”
曹煜拱手领命:“喏。”
五百玄甲铁骑飞奔出寨,趁着夜色赶路。
天亮之时。
曹煜回到江陵,通报过后。
阚泽被一队士兵带走。
曹煜正准备回营,却被城门侯喊住。
“曹中郎将,上头征召,且随我来。”
城门侯带着他进城,踏进了一间府邸。
府邸中,曹煜见到了熟人。
夏侯氏老将军!
“老将军?”
……
求鲜花评价票,求一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