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秦修穿越大明建国之时,此时朱元璋如日中天。
而秦修却觉醒一款‘神级种田系统’,种植的面积越多,解锁的良田等级越高。
然而就在秦修种完第一批米,突然来了两个奇怪商人.
朱姓男子:“请问小友,这稻穗可以量产吗?”
秦修:“何止量产,推广全国都没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这个稻穗一旦铺开,只需要十年,大明将迎来盛世!”
朱姓男子:“全国铺开?可问题是有些地方不适合生长庄稼啊!”
秦修:“那是普通稻穗,我的稻穗种子,就算是在沙漠里也能种出庄稼!不信你拿去试试。”
半个月后。
朱姓男子一脸激动跑来:“秦兄弟,你要不要当官?你只要开口,我立刻帮你当个官!”
秦修:“姓朱的,我不要当官,我只要种田!”
第一章大喜过望!
洪武二年。
朱元璋与刘伯温二人巡视民间,亲履田亩。
望着眼前大量的土地成为荒地。
朱元璋焦虑不安!
元朝末年,人口锐减,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再加上天灾瘟疫,贪官污吏,水利年久失修,上百万人沦为流民。
到处哀鸿遍野。
尸骸枕藉!
好不容易大明朝建立,百废待兴。
可每年粮食却不见增长,再加上各种天灾,大明动荡不已!
逆光中,朱元璋一袭素黄常服,威仪之躯显得有些落寞,恸心感慨:
“眼看就到秋收时节,可这田地却仍然颗粒无收!”
“这么下去不是又要闹饥荒?百姓又要饿肚子!”
“粮食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咱就夜不能寐,终日忧悬于心!”
刘伯温两鬓双白,仙风道骨。
他拄着拐棍,缓缓跟在朱元璋身后,急虑道:
“皇上莫要动怒,小心身体。”
然而朱元璋神色悲怆,痛心疾首!
“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誓言,咱早已立下。”
“这是对百姓的承诺,难道要咱朱元璋食言,愧对于天下不成?”
而就在这时。
应天府尹急匆匆跑来,连忙呈上来一条稻穗。
“皇上莫急,您看!”
朱元璋眼神一落,顿时脸色大变,双眼炯亮,惊喜之光连连闪烁。
就连一旁的刘伯温,表情都有些凝固,眼底闪过惊骇之色!
“这条稻穗从何而来?”
朱元璋眼神一凝,颇感震惊,急切问道。
因为这条稻穗实在太过特别。
其不同地方在于,大明朝的稻穗,一颗大约只有八十粒稻谷,也就是八十粒米。
而这颗送上来的稻穗,竟然足足有三百粒之多!
“回皇上,这是应天府附近一乡下产的!”应天府尹埋头回应。
“应天府?”朱元璋错愕一怔。
应天府,可是大明京都。
也就是说,这是皇城底下发生的事?
平日里应天府上报的粮食产量寥寥无几,怎会突然出现这三百粒之多的稻穗?
“粮食这东西,可是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若这稻穗真能量产,咱大明百姓就能吃得饱饭了!”
“这是偶然产出,还是量产?”朱元璋迫切追问道。
“皇上,这是近日刚刚量产出来的!”
“量产!”朱元璋心中巨震!
“若这量产能在全国推广,眼前这危机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吗?”
“万民能吃饱饭,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刘伯温也怔怔看着这一幕,双眼宛如深潭,内心震撼无比!
皇上忧国是一方面。
还有一原因皇上没说,但他却十分清楚。
曾经在皇上还是放牛娃的时候。
家乡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
大地裂缝,草木不长,更别说是庄稼了。
凶年饥岁!
祸不单行。
蝗灾和瘟疫接踵而至。
皇上那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一天要饿死掉几十人!
家家死人,日日死人!
厄运也最终落在皇上一家头上。
就因为那场饥荒。半个月之内,皇上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先后去世。
没有寿衣,没有棺材。
皇上和他的二哥只能用草席包裹亲人的尸体。
然而因为土地都被掌握在地主手里。
皇上一家人无法安葬!
死无葬身之地!
兄弟俩苦苦哀求地主求一块地方安葬父母,却被地主断然拒绝,还放狼狗将他们赶了出去!
夜月繁星。
兄弟俩只能抱着父母的尸骨仰天哭泣。
撕心裂肺的哀嚎震击着不仁的天地!
而今土地更加荒芜,恐再有大饥荒征兆。
到时百姓食不果腹,又将流民四起。
四夷更会蠢蠢欲动,趁机进攻我大明江山!
种种情绪作用下,皇上才对此事极为上心。
“皇上,既然是应天府乡下所产,路途不算遥远,不如我们去产地看看如何?”刘伯温沉声请命。
“走!咱正有此意!”
朱元璋见山河有望,喜不自禁,兴奋异常。
眼下这三百粒稻穗的出现,算是大解燃眉之急!
黎民苍生都能有救了!
朱元璋一刻都等不下去,大步流星,走得比车马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