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该给太后请安了。”司礼监太监道。
朱佑樘穿越大明,成为弘治皇帝。
彼时,内忧外患,朝内万太后把持朝纲,朝外,北元鞑靼、瓦剌陈兵十万于北疆。
辽东,大明对努尔干都司的掌控力下降。
安南,土司造反。
西垂,大明丢失哈密地区,急需收回。
海外,各国正在飞速崛起。
这是大明最后的中兴机会,朱佑樘登基为帝,朝堂,暴力**。
江湖,任你武林盟主豪侠遍布,都得给朕老实卧着!
在这个多事之秋,朱佑樘带着系统来了,开启了制霸全球的暴君之旅!!!
多年之后。
有史学家称,弘治帝治下的大明王朝,才是我老祖宗最刚的朝代,何人不向往也?
更多人喜欢:酷听有声小说 啦啦文学网 看书吧网 灵域小说网 《异惑》万书楼小说文学网
朱佑樘留下内阁,自有自己打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远在大同府。
杨一清站在长城,望着关外一马平川的辽阔土地,心里无限垂涎。
“报,报,报!”
城墙下,有小兵急促奔袭而来。
“报杨总兵,鞑靼人率兵三万,绕过宣府,直扑大同而来,如今已在十里开外!”
杨一清面色大惊。
这种情况他料想过。
当他将鞑靼总兵头颅高悬在大同府的城头,他就知道,用不了多久,鞑靼人就会发起冲锋号角。
鞑靼的官僚设置和明廷不同,一个总兵官,便相当于大明内阁首辅这种档次。
总兵官头颅被杨一清挂在大同府城墙前,定会短暂喝退鞑靼、瓦剌联军。
但这种耻辱,凶狠的鞑靼人一定会报复回去。
所以只要他们重整士气,一定会发动最为疯狂的反扑,将总宾馆头颅夺回去。
“传令下去,严守大同府!”
“诺!”
望着小兵离去,杨一清不由一叹。
大同作为九边第一重镇,其内陈兵十万余重。
而对方不过三万人,三万人啊!
他杨一清却不敢出兵,只能死守,这何其耻辱?
归根结底都是明军士气不振。
连年来朝廷累欠军费,早让兵士身心俱疲。
又因火器年久失修,许多火器开枪之后就会炸膛,没伤到敌人,自家兄弟倒是死了不少。
久而久之,许多明军已经不愿意再用盛极一时威力凶猛的大明火器。
“报,报,报!”
就在杨一清感慨之时,又有军兵急促而来。
杨一清不耐烦的道:“鞑靼人进攻,本官知晓了,毋需再次强调,若再敢动摇军心,本官定斩不饶!”
“不是啊,是皇上,送军费来了。”
咯噔。
杨一清神色有些呆滞,目露凶光,抓住小兵衣襟:“此言当真?”
“杨总兵!五军兵马府奉圣恩,遣送军银,请开城门!”
大同府外,有人震声高呼。
杨一清倒吸凉气,仿若以为自己出了幻听,朝城下望去,密密麻麻的箱子,如长龙一般,被大明守军拱卫着。
“开城门!快!”
杨一清此时既激动,又担忧。
他激动的是天子重视九边重镇,大明有救了。
可担忧的事,这批军银,抵达九边,经过层层克扣,还能有多少?
然而不容多想。
但七百万两白银,如山一般,堆在大同府军营之后。
所有将士呆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震撼一幕。
杨一清眼眶红肿。
七百万两白银!!!
这足够大同府所有军兵重提士气,足够让所有年久失修的火器重回战场!
他从没想过,天子会如此重视九边,不,这是极其重视了!这已经是名目张胆的在给杨一清撑腰了。
七百万两白银,从北直隶到九边,一毛没少,沿途无人敢克扣!
天呐!
少年天子,究竟在北直隶掀动了什么样子的腥风血雨!
才能让这批钱分文不少送到九边?
杨一清震颤了,毛孔都战栗起来,朝着北直隶方向纳首叩拜。
“吾皇!万岁!”
此一时,山呼海啸的嘶吼声在大同府响起。
这呼喊,带着积压多年未发泄过的怒气。
大同将士们振臂高呼,此一时,只为天子!对少年天子感恩戴德。
“总要打一场漂亮仗,才不辜负圣恩。”
杨一清心中暗暗发誓,这么想着,脸色也发起了狠。
“儿郎们,城外十里,有三万鞑靼兵挑衅天威,何如?”
“杀!”
“杀!”
“杀!”
萎靡多年的大同府官兵,一个个如同炸了毛的猫,嗷嗷直叫。
儿郎的心愿很简单,大明的军兵更是容易满足。
建功立业,战死沙场之后,有人能给他们父母之女买单。
他们拿命在博,博什么?几文微薄俸禄!!
可谁知道,这几文钱,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
当希望破灭时,军兵士气低下。
可现在看到希望,谁人不战力暴涨?
杨一清振臂高呼:“好!这才是我大明男人!”
“他鞑靼人欺辱我汉人久矣,久到他们真的认为自己能挑衅天威!”
“久到,他们真以为三万人就能让我等胆寒!”
“左营成雁阵出击!”
“右侧营成锥子阵冲锋!”
“火铳神机营后方堵住贼寇去路!”
杨一清守大同数年,深谙兵力部署,他只是找不到机会罢了。
大明军力很强,强到令人发指。
若不是朝廷昏聩,这头猛虎何至于此?
现在,这群猛虎苏醒了!
“本官不要一人从大同府逃离!”
“既是敢来,就做好死的准备!”
“杀!”
……
鞑靼三万余兵,此时正在休憩整顿。
他们打算明日进逼大同。
可谁也没想到,还没等他们进宫大同。
大同的明军率先发起冲锋。
一时间,所有鞑靼人为之大愕。
从土木堡之变后,明军无不对鞑靼胆寒。
现如今大明新帝登基,他们野心勃勃,意图效仿先辈们土木堡之变的伟大战斗,掠夺明廷小皇帝前去草原。
容不得他们多想。
战斗一触即发。
“这群明军为何如此凶悍?”
随着战斗加剧,鞑靼兵终于发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了。
“撤,先撤!”
想走,又谈何容易。
身后不知何时,如幽灵一般飘来了约有万人火铳。
谁敢越线一步,当场就射,丝毫不讲道理。
……
事实证明,杨一清的决策是对的。
鞑靼人的战斗力和明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而谁又能知道,现如今的对垒,还是明军火器没有更新换代?
他日明军火器增强之后呢?
大明这头战争机器犹如猛虎,只是现在猛虎还没插上翅膀。
等着吧,用不了多久,一旦火器更换,尔土地将插满明旗。
“报,报,报!”
“大捷!我军大捷!”
“启禀杨总兵,万余众鞑靼人被杀,余有两万人投降。”
投降,就能保住命了吗?
国朝是仁义之邦,素无杀俘虏的先例。
每一次都对这群蛮夷都格外开恩。
可也因为此,养出了一群白眼狼。
杨一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冷冷的道:“欠我国朝的债,该还了!”
ps:感谢鸡蛋老哥588v打赏。